14
06月
2023
二型超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,也被称为即时型超敏反应。它是一种迅速发生的免疫反应,通常在暴露于过敏原后几分钟内出现症状。这种反应主要涉及到嗜酸粒细胞,如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,并且还涉及到ADCC作用。
嗜酸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白细胞,其细胞内包含颗粒状的细胞器,这些颗粒中富含组织胺、白蛋白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。当机体接触到特定的过敏原时,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会与过敏原结合形成复合物,进而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IgE受体上。这种IgE抗体与IgE受体的结合激活了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。
激活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其细胞内的颗粒,其中包括组织胺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。组织胺的释放导致血管扩张和平滑肌收缩,引起过敏反应的典型症状,如发痒、红肿、呼吸困难等。此外,嗜酸粒细胞还可以通过ADCC(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)来参与二型超敏反应。
在ADCC中,IgE抗体结合到过敏原上,形成IgE-过敏原复合物。嗜酸粒细胞表面表达着FcεRII受体(CD23),与这些受体相连的是IgE抗体。当IgE-过敏原复合物与IgE受体结合时,CD23会被编码并表达在细胞表面上,形成IgE-CD23复合物。然后,IgE-CD23复合物可以与IgE抗体结合到过敏原上,形成IgE-过敏原-CD23复合物。
当与IgE-过敏原-CD23复合物结合时,CD23表面的IgE受体会向外界释放细胞毒素,例如过氧化氢、质膜酸酯酶和细胞毒性介质。这些细胞毒素可以直接杀死过敏原周围的细胞,包括寄生虫、肿瘤细胞等。
因此,嗜酸粒细胞粒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在二型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它通过释放细胞内颗粒以及进行细胞毒作用来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。这个过程是复杂而精密的,需要多种细胞类型和分子相互配合,以便有效地对抗过敏原。
总结起来,二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涉及到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激活,以及嗜酸粒细胞粒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。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是保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关键,也为我们深入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。
免责声明:本内容由金宣创作助手生成,可能存在逻辑不清、乱码等问题,点这里>>使用AI金宣助手高级版(Super),更聪明、更完整、无乱码!
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友提问、金宣助手回答,权益归原著者所有,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;
本文标题: 二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有没有包括嗜酸粒细胞粒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nhwlfw.com/news-read-3989.html
直通道: 金宣助手
延伸阅读
- 如何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?
- UV3700透过率曲线异常,波长范围受什么影响
-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
- 剖析中文版中该段的译文,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或翻译不恰当的地方。翻译评析模板
- 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哪些智能安防场景?